杨添慧: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杏树情怀
——记阜康市老科协会员、阜康市老科协杏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杨添慧
通讯员 周孝德 霍建雄
“几十年前我们这里是荒山秃岭,如今却是绿树成荫,山美水美杏园更美!”说起阜康市水磨沟乡山泉中心村多年来的变化,村民们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山泉中心村的华丽嬗变与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多年来的努力息息相关。他就是阜康市老科协会员、阜康市老科协杏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杨添慧。
2006年,杨添慧从阜康市科技局退休后继续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深入乡村搞科研,培育农业新品种,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从哪个科研方向入手?得知培育优质杏树是自治区特色林果业发展重点之一,杨添慧便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一方面。
在新疆,杏树栽植广泛,但一些老品种存在花期怕霜、丰产性差、果实不易贮存运输等问题,使得杏果业难以发展壮大。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改进老品种、培育新品种。

首要任务是建育苗基地。杨添慧走遍阜康市各个乡村,最终选定并承包了山泉中心村废弃的教学点及荒山共28亩地作为育苗基地。这里处于天山北麓逆温带,气候条件有利于杏苗培育。杨添慧拿出当时仅有的4万元积蓄,架桥开路,引水上山,整田修道,还四处奔波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在阜康市科技局和阜康市老科协的支持下,终于建起了育苗基地。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按照技术节点一步步攻关科研难点,经过4年攻坚,他在育苗基地成功试种了凯特、金太阳、红杏、桃杏等12个杏树品种。
之后,他归纳出“四育三选”的杂交优势培育法,潜心观察、详细记录每株试验杏树的授粉杂交、嫁接修剪、坐果期、成熟期、果实品质、抗风抗寒等情况。又经7年科研攻关,他成功培育出以金太阳杏为母本、红杏为父本杂交一代的特早熟品种,以红杏为母本、凯特杏为父本授粉杂交一代的优良品种,以桃杏为母本、红杏为父本授粉杂交一代的极耐寒品种“杨选杏一号”。新改良的杏树品种具备抗风、抗寒、丰产性好、货架期长、品质高、适应性强等优势。
在杨添慧十几年的辛勤努力和阜康市科技局、老科协的帮助下,一座集科研、培训、育苗、保鲜、采摘、观光为一体的阜康市老科协杏果业科技示范园在山泉中心村建成。杨添慧是这座示范园的负责人。
他说,示范园现有杏果品种26种,其中新引进12种、科研培育14种,栽种面积达到28.8亩,亩收入可达1.5万元,林下养殖收入4万元。示范园正在有效发挥科研、培训、育苗、生态科技示范等服务功能,为村民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服务,帮助村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为引导村民们试种优质杏树品种,杨添慧以现场示范和手把手教授等方式发展起一批示范户,由他们带动村民改变固有观念,开始种植新品种杏树。他还依托示范园不断开展科普培训活动,建立了微信平台,为村民们提供线上科技服务。过去,5元一株的优质杏苗无人问津,如今,50元一株却引来众人抢购。山泉中心村及周边村庄有135户村民发展杏果业,村民们纷纷试种优质新品种,在杨添慧等科技专家的指导下,走上增收之路。

说起杨添慧,山泉中心村村民许存梅连声感谢,她说:“这么多年来,我在杨师傅的指导下,种植了优质杏树品种,杏林亩产从几百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公斤,去年,我种植的20亩杏树收成和林下养殖总收入近20万元,这一切都要感谢杨师傅对我的帮助!”
如今的山泉中心村春天杏花花海绚丽,夏天满山杏果飘香,吸引了乌昌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山泉中心村的杏子未上市就已被游客采光,以阜康市老科协杏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要景点,该村年接待观光采摘游客达4600多人。今天的山泉中心村正在建设高标准杏花水磨河谷,打造人人富足小康、人居环境优美的乡村。
看着山泉中心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杨添慧满心欢喜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要继续做好乡村振兴的科技先行者、增收致富的引路人和服务‘三农’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