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情系苍穹!”听一堂解读天文奥妙的精彩报告;感受射电望远镜和1米光学望远镜的神奇功能;看一场生动演绎天体系统的天文科技球幕电影……老科技工作者们在与天文科技前沿密切接触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5月30日,雨后初晴,风和日丽。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新疆老科协会长张国梁带领40余名老科技工作者,赴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参观考察,欢度节日。
在天文台会议室里,老科技工作者听取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的报告。她从新疆天文台的历史沿革、人才队伍、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十三五规划、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介绍了天文台的情况,最后重点展望了“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重大项目”的前景。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2011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新疆天文台经过6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之一。目前,天文台在职职工160人,科技人员124人,外聘专家24人。天文台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和技术创新,部分天文学前沿研究方向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发挥新疆观测环境和地域优势,正在努力构建国际一流射电和光学观测研究平台;作为“天文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紧密结合新一代地基、空间天文探测手段提升全波段天文实测研究能力,着力推动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天文研究机构。
新疆天文台运行南山、喀什、奇台三个基地型野外观测站,有25米射电望远镜、13米测角射电望远镜、1米和12米等光学望远镜。这些设备运行有力支撑了探月卫星测轨、神舟载人飞船、空间目标与碎片检测预警、星地量子通讯等国家任务。
听了王娜台长的报告和实地考察,各族老科技工作者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天文科技知识,而且了解了新疆天文台艰苦创业,为我国天文科技事业所做出巨大贡献的感人事迹,同时为他们潜心科研,开拓学科方向,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赞叹不已。老科技工作者们纷纷表示,学习他们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继续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自治区科技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李君义 韩 敏 葛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