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发挥优势      老有所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播报
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2025年“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 活动总结
发布日期:2025-08-20 12:37:57   作者:   来源:    阅读:

根据自治区科协《2025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活动通知》,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新疆农业质量协会于20257上旬8中旬组织实施科技之夏系列科技服务活动,累计开展36场次,历时18天,先后有77名国家和自治区专家、213名地县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活动,服务基层的科技人员630人次,受益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5033人次,发放技术手册、实操指南等资料6018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3。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三夏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基层农技人员能力和水平,受到地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现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自治区科协《2025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活动通知》下发后,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根据实际,决定联合开展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为主线的系列科技服务活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是深入调研,拟定活动方案。为确保活动实效,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先期与南北疆部分地州联系,了解了一线三夏(夏收、夏管、夏种)期间科技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活动实施方案》,合理统筹时间节点,决定在巴州举办2期科技培训,在阿克苏市、沙雅县、拜城县、策勒县举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成立由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负责人为组长,新疆农业质量协会负责人为副组长,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处秘书、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秘书处秘书为组员的专项活动工作小组 ,办公室设在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秘书处,承担日常联络、活动协调、资料整理、进度跟踪等工作,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精选自治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地县农业技术人员参加下基层服务,服务对象重点是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等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投入活动经费9万元、新疆农业质量协会投入活动经费8万元,共计17万元,确保了活动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服务活动直击痛点解难题

20257月初开始,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阿克苏市、沙雅县、拜城县、策勒县开展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技术服务活动,针对棉花、小麦、玉米甜菜等作物田间生产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民送去急需的科技解决方案,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问题诊断+田间实践+技术示范+基地观摩多样化模式,将复杂农业技术转化为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操技能,有效破解棉花小麦玉米甜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走进阿克苏市沙雅县聚焦套种管理,田间实操解难题

715日,阿克苏市柳园片区、喀拉塔勒镇示范田新疆农科院木合拜提·托克逊研究员聚焦小麦套种玉米密度优化,详解宽幅套种行株距调整、膜下滴灌水肥参数设定及土壤适配方案现场组织农技骨干与种植大户开展密度动态调整、水肥配比实操,针对玉米螟、叶斑病现场演示生物农药喷施与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716日,沙雅县海楼镇、努尔巴格乡科技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围绕棉花套种孜然、小麦套种玉米的管理技术要点展开技术服务,推动套种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棉花套种孜然新疆农科院棉花所牙生·玉努斯高级农艺师现场为农民讲解了控旺促铃+精准水肥+绿色防控技术演示棉株整枝打顶、缩节胺化控、花铃期分次追肥、诱捕器安装与生物农药喷施。围绕小麦套种玉米新疆农科院木哈拜提·托克逊研究员保苗壮秆、攻穗施肥、防螟防涝,详解大喇叭口期深埋追肥、中耕培土防倒伏、玉米螟防治技术,并针对沙质土壤强调分次追肥三沟配套防渍涝措施。

走进策勒县:靶向玉米高产,专家一线把脉

718日,策勒县固拉合玛镇幸福村、博斯坦乡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围绕正播玉米及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展开田间培训

新疆农科院梁晓玲研究员针对玉米长势不均、叶片黄化、吐穗期管理及病虫害问题,现场指导水分调控与绿色防控,提出小麦套播玉米生育期精准追肥+病虫害分区防治方案。

在博斯坦乡春播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抗逆品种+膜下滴灌+精准水肥集成模式。结合田间长势,专家详解品种选择、苗期保苗、大喇叭口期追肥等实操。梁晓玲提供品种气候匹配滴灌出苗水管理方案,解决浇水凭经验、施肥靠感觉问题,农民称真的接地气

走进拜城县:科技赋能甜菜产业,强化水肥与防控

87日,拜城县大桥乡14村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专家团队为拜城县各乡镇农业技术骨干及甜菜种植大户130余人提供精准指导。

冒着高温酷暑,新疆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等专家深入甜菜示范基地,针对8月甜菜块根膨大期至糖分积累初期的核心管理难点,进行现场指导强调滴灌供水间隔10-15天、亩滴水40-50m³815日前完成纯钾23-28kg/亩追施,收获前20天停水防根腐病。白粉病选用40%氟硅唑乳油或25%乙醚酚悬浮剂交替喷施;叶螨采用20%双甲脒乳油混合5%噻螨酮乳油喷雾;根腐病通过中耕散墒、增施生物菌肥预防及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防治。旺长田块喷施矮壮素;人工拔除菟丝子并深埋。活动现场,发放《甜菜中后期管理技术手册》200余份。

种植大户季学忠表示:专家讲的都是干货,把甜菜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讲透了,尤其是对当前菟丝子拔除深埋方法有了新认识!拜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彦红高度评价活动:感谢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精心组织和专家辛勤的付出。这次活动注重田间实操,专家既讲原理又给方案,像叶螨防治的药剂配方和喷施方法都非常实用,解决了农户甜菜生产中的难题。

农机培训提升素质能力,秸秆再生利用专培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1、举办2025年博州农业农村系统农机化专题培训班

为切实提升博州农业农村系统农机化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根据博州需求,202577日至13日,由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办的2025年博州农业农村系统农机化专题培训班在巴州库尔勒市举办。博州及各县市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29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同时有关地州市农机骨干90余人线上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立足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针对在作物套种技术应用、农机作业质量管控、智慧农业设备推广等方面的短板,以理论筑基、实训赋能、对标先进、破解难题为目标,创新采用政策理论学习+关键技术解析+标杆点位实训的全链条培训模式。培训围绕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核心需求,设置了多维度课程体系。在政策理论层面,巴州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原局长彭淑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专题教学,为学员筑牢思想根基;在技术实操层面,巴州极飞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场总监艾海鹏详解无人机植保作业参数优化实践,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高级工程师李峰解读农机作业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为学员提供技术落地的具体路径;在前沿趋势层面,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振国讲解精准农业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金若成剖析小麦玉米套种关键机械化技术,助力学员把握农机化发展新方向。此外,巴州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蔡青就农机安全生产法规与事故应急处理进行专题授课,强化安全作业意识。

为让学员实现学用结合,本次培训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与企业车间,组织学员深入焉耆县、尉犁县、库尔勒市等地的标杆点位开展沉浸式实训,实地感受农业装备先进技术与模式的实践。在焉耆县实训现场,学员们先后走进包尔海乡岱尔斯提村、北大渠乡北渠村的小麦套播玉米试验地及五号渠乡四号渠村。前两处试验地通过小麦收获前15-20天套播玉米”“缩行密植+高地隙播种机等技术组合,破解了焉耆盆地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光热制约,实现一地双收;四号渠村则以合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色素辣椒、工业番茄等作物,探索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带动200余名村民季节性务工,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博乐市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农机推广技师杨玉峰现场感叹这种宽窄行预留生长空间的套种模式,对博州部分地区的小麦种植调整很有借鉴意义,能直接提升土地利用率。尉犁县,学员们重点考察了钵施然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古勒巴格乡古勒巴格村及新疆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疆首家农机4S示范旗舰店,钵施然公司前端展示智能采棉机等80余种装备,后端提供专业维修与一站式服务前店后厂模式令学员印象深刻;古勒巴格村近年来依据各级部署要求,立足村内实际,秉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党群共建、众筹联动、创建共享思路,以企业引导、农户自主、村集体助力的全链条式服务发展庭院经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其充分发挥企业引作用统一选种育苗,村党支部借助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农事服务,探索企业+农户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还深入开展村庄四清活动划分功能区,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统一规划建设农家乐等配套业态,实现村民家门口增收,展现出农机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极飞科技的超级棉田作为智慧农业典范,仅需两名工作人员借助高科技手段即可高效管理3000亩棉田,学员们实地观摩的农业无人机(P150Pro2025款)在精准植保、脱叶剂喷洒等环节的高效表现,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智能装备对传统农业的变革力量。在库尔勒市实训环节,新疆天诚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的规模化铺膜播种机生产线、铁克其乡食用菌基地的果木菌-有机肥-林果循环农业模式(年消纳树枝条1.2万吨,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8万元)、四季牧源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的智能温控+四季采摘业态(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6万元),全方位呈现了农机化在种植、加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应用。精河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晓虎表示:极飞无人机的精准植保技术,能把农药使用量降低15%以上,这种效率提升正是我们基层推广的重点,回去后要尽快组织农户观摩学习。

712日下午,培训进入交流讨论与结业环节。学员们围绕农机化发展痛点与解决方案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实训所见所闻,提出了推广小麦玉米套播技术”“引入农机4S服务模式”“试点智慧农业设备等具体建议。温泉县农机发展中心推广室站长力别克・阿勒特卜斯在总结中说: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特别是焉耆县的套种技术和极飞科技的智能装备,为我们解决小地块机械化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举办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还田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高级研修班

202572026日,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联合巴州农业农村局举办了2025年自治区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还田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高级研修班。来自全疆14个地州市及兵团的农业农村领域技术骨干272人次,在政策引领、技术赋能与田间实训中,共绘农业绿色转型新图景。同时,各地州市及兵团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线上听课2749人次

本次高级研修班是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与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紧密协作,精心设置课程,精选授课专家和实训点位,认真做好会务服务,确保了本次研修实际实用高效。精准对接需求:培训前,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组织有关专家深度调研基层技术短板,围绕畜禽粪污肥料化、秸秆还田、棉秆饲料化等9大核心技术问题设计课程。链接顶尖智库: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东、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汤明尧、自治区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许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玉兰、新疆农科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代金平、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玉霞等疆内外权威专家,为学员分别讲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与还田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案例》、《绿色种养技术创新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棉秸秆饲料化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模式探索》、《青贮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与实践》、《有机肥堆沤与还田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集成及应用》等课程。打造沉浸课堂:组织学员赴尉犁县、库尔勒市标杆点位实训,让学员在羌都天保羊业智能粪污处理线、惠森生物坤奇尔肥料闭环车间等一线场景,触摸变废为宝的科技脉动绿洲大洋公司秸秆饲料化生产线的点草成金新疆维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果木菌-有机肥-林果循环模式,让学员们看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前景博湖县学员才仁捧起一把梨枝转化的有机肥感慨:没有异味,只有泥土香!这样的技术老乡才愿意用。这正是本次高级研修班推动技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的初心。

结业典礼上,阿瓦提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寇丽君等12名学员被评被为优秀学员。他们带着破题计划一致表示:把智能粪污处理和秸杆还田循环技术模式带回去,攻关重金属监测技术,让秸秆利用率实现质的突破,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之,由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百会万人下基层科技之夏系列科技服务活动,通过精准下沉技术服务、靶向破解田间难题、分层培育技术骨干,有效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三夏农业生产中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助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下一步,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疆农业质量协会将持续深化活动成果,以政策衔接为支撑、智慧赋能为引擎,根据时节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精准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大力开展农技人员专业培训,为农业强区和乡村振兴贡献协会智慧和力量。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