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唐玲来疆给新疆老科协老年科技大学授课,她宣讲的题目是《大数据的魅力》。

唐玲曾任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台副台长、卫星技术中心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她所研发的《基于北斗卫星的身份识别及大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移动网络的身份认证及位置服务管理系统》等多项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认证,并在不同行业得到应用。

大数据的分析运用与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之一,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寻常百姓方便地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得力工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唐玲以她在这一领域的学术造诣为基础,深入浅出地把这一高深的科技话题讲得明明白白,让广大学员收获颇多,耳目一新。
唐玲的课程分“大数据产生的背景”“大数据的本质”“对未来的影响”三部分。

在“大数据产生的背景”部分,唐玲重点介绍了大数据技术是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数据、机器学习、分布式计算、云存储、云计算、存储介质、数据压缩等相关技术发展催生的结果;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政府数据、金融数据、社交数据、电信数据、网络数据、传感器数据等。
在“大数据的本质”部分,唐玲给出了大数据的定义:一定时间范围内,不能用常规工具(方法)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她着重强调,当今社会,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已经成为重点发展的国家战略领域。她还谈到了“大数据”和“小数据”的关系,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数据挖掘等相关知识。
在“对未来的影响”部分,唐玲阐述了数据产生→清洗→挖掘→应用的过程,介绍了教育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智能执法、 阿尔法狗、ChatGPT、文心一言等形式多样的应用。她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人类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大变革。

克拉玛依市老科协学员们说,唐老师的讲座,对大数据的产生到大数据的本质再到大数据对未来的影响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弥补了老科大学员对大数据的认知,普及了大数据科普知识,让学员们认识到了数据就是资源,并表示此次讲座涉及的知识新颖,有助于老年学员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及时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本次课程主课堂及全疆各地州市分校和96个县级教学点共有3884名学员听课。

5月18日下午,唐玲到昌吉州阜康市职业中等专科学校和阜康市第五小学,19日上午到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分别做了《智能技术与未来世界》《大数据的魅力》的科普报告,阜康市两所学校和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听课总人数为2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