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国老科协科普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教授董景新来疆给新疆老年科技大学授课,他宣讲的题目是《天上的指路神杖——北斗系统如何导航定位》。至此,新疆老科协老年科技大学完成了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既定教学任务而圆满结束。

董景新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他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预研项目4项,863项目1项,预研基金项目2项。他曾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他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出版著述《微惯性仪表——微机械加速度计》以及专业基础教材3部,其中《控制工程基础(第4版)》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董景新的课分“卫星系统如何定位导航”“三代北斗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三个部分。

在“卫星系统如何定位导航”部分,他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地理坐标、海拔高度、三维球面坐标等基本概念,概述了中国的“北斗”、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等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在“三代北斗系统的组成及特点”部分,他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的研制历程,北斗三种轨道卫星的区别,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比较,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等内容。

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部分,他介绍了北斗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交通监管,疫情防控,共享单车管理运营,车辆无人驾驶,建筑物和边坡变形监测,军事领域的应用,卫星定位系统的特点及其短板。
本次课程老科大及全疆各地州市分校和96个县级教学点共有3383名学员听课。6月15日下午,董景新到乌鲁木齐市七十七中和七十中做题为《火星的魅力》科普报告;6月16日上午,在自治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做题为《天上的指路神杖——北斗系统如何导航定位》的科普报告。以上三个地方的听课总人数为849人。本次教学活动的受众总人数为4232人。
本学期于2023年3月23日开学,6月15日结束;共授课15课,其中思政课4课、科技课9课、健康课2课。本学期授课老师共15名,其中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9名,本地教师6名;本学期老科大听课人数为55526人(次),校外课堂开课26课,听课人数为5832人(次);英语班授课13场,听课人数为148人(次)。本学期总课时为54课,总听课人数为61506人(次)。
本学期新疆老科大的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到中国老科协的大力支持,先后派来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清华大学和国防大学的专家教授来疆授课,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老科大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自治区科协和各地州市科协大力支持老科大的工作,各分校学员人数不断增加,学员队伍稳定且不断扩大;三是各地州市分校工作积极认真,信息反馈迅速准确,学员互动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