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新疆自贸区建设发展,7月19日,由上海市老科协、新疆老科协、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自治区科协协办的助力新疆自贸区建设研讨会在自治区科协会堂举办。中国老科协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学勇,中国老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原书记齐让,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健,自治区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第六届中国老科协副会长、自治区科协名誉主席、新疆老科协会长张国梁,中国工程院院士、自治区科协主席、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邓铭江,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光强,中国老科协常务理事、上海市老科协会长、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原党委书记、总裁蔡敏勇出席会议。中国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齐让,中国工程院院士、自治区科协主席邓铭江作讲话。新疆老科协副会长李寿山、上海市老科协副会长程卫华主持。

齐让在讲话中指出,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更高起点上进行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自贸区。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自贸区建设不仅对于新疆自身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更对于推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自贸区建设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新疆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到了国家试制度、地方谋发展的目的;新疆自贸区应该是引智聚才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事业。他建议,合作共赢,助力新疆自贸区建设。要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助力自贸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国际通行规则对接、推进制度创新、负面清单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充分运用上海对口喀什、苏州对口霍尔果斯的优势,向主管部门和政府提出具体建议,为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高水平自贸区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表示,中国老科协将加强与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的联动与合作,把研究院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列入决策咨询专委会议事工作中,并依托中国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从人才、智力对研究院予以支持,努力提升建言献策能力,为新疆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邓铭江在讲话中强调,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疆自贸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 倡议的关键节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要促进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借助“内循环”,挖掘内部需求优化商品结构,借助“外循环”,培育聚集外向型产业,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创新的建设格局;要培育新产业与产业集群。要创新新业态与商业模式。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助力新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灵丹妙药,要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贸易,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研讨会邀请上海市华略智库高级合伙人兼自贸区港首席专家、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锋,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自贸试验区综合协调处处长罗剑,分别作题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前沿探索及若干思考》《双堡联动东西互济—沪新自贸试验区合作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专题报告。



来自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新疆喀什自贸区建设研究课题组专家和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科协的相关负责同志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2022年2月,上海市老科协、新疆老科协签署了《沪新老科协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23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沪新老科协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老科协东西部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新疆老科协借助上海市老科协的智力优势,助力决策咨询的具体行动。研究院在上海市老科协和新疆老科协智库中遴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团队,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自治区丝绸之路“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和“八大产业集群”总体布局,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支持和智力支持。